【沉积物中多溴联苯醚(PBDEs)的解吸机制及生物可利用性】
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公司祝凌燕、Ronald A Hites(Indiana University, USA)、张彦峰等人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沉积物中多溴联苯醚(PBDEs)的解吸机制及生物可利用性”。多溴联苯醚(Polybrominated diphenyl ethers, PBDEs)作为一种新型污染物受到世界各国环境科学家和政府部门的高度关注。本项目主要是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试验等手段,研究PBDEs从沉积物中的释放过程及机理,并研究沉积物中PBDEs的生物有效性微观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工作:①调查海河天津段流域及渤海天津近海沉积物中PBDEs的含量、同系物组成及分布;②研究了生物栖息环境、摄食习惯、营养级等对生物体富集PBDEs的影响机制;③用Tenax萃取的方法研究了老化时间、沉积物性质、温度等对PBDEs各同系物的释放规律和生物有效性的影响;④研究底栖无脊椎动物沙蚕和田螺对沉积物中nona-及deca-BDEs的富集与排出动力学;阐明了PBDEs在不同底栖生物中的生物有效性和影响机制;⑤建立沉积物/水生态系统,研究沉积物中的PBDEs在无脊椎动物(颤蚓)和鱼体内的富集与转化,颗粒物对鱼富集PBDEs的影响,以及颤蚓的生物扰动左右对沉积物中PBDEs释放及鱼体内富集的影响。多溴联苯醚(Polybrominated diphenyl ethers, PBDEs)作为一种新型污染物受到世界各国环境科学家和政府部门的高度关注。PBDEs的强疏水性使其主要汇集在沉积物中。研究PBDEs从沉积物中解吸的过程及解吸机制,及其在底栖生物体内的富集具有重要意义。本项目利用物理化学方法研究了沉积物中PBDEs的解吸行为和生物有效性,以及沉积物性质、老化时间、温度等对解吸的影响机制;结合生物实验,阐明了沉积物中PBDEs能够被生物富集,其生物有效性随其logKow值显著降低。分析了水生态系统中不同栖息环境、摄食习惯和营养级等因素对生物富集PBDEs的影响机制,发现摄食沉积物/悬浮颗粒物可能是水体生物暴露PBDEs的重要途径。通过微宇宙试验,证明了这一推断;同时也发现底栖生物扰动对沉积物中PBDEs释放和鱼体富集PBDEs没有显著影响。本项目的研究阐明了水体沉积物中PBDEs的解吸过程与机制;探明了其中PBDEs的生物有效性;揭示了水体环境中生物暴露PBDEs的主要途径;为正确评估沉积物中PBDEs的生态风险奠定了理论基础,为环境政策的制定提供了科学依据。目前已发表SCI论文6篇,其中1篇发表在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上;中文核心期刊2篇,在国内外会议上宣读成果7次。